【特别策划】北京电影学院各学院介绍及各专业详细解读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首页 作者:米乐体育官方网发布时间:Friday 17th of May 2024 04:07:56 PM

  最近很多2021年考研的同学在考虑北电的时候,会在很多专业上面有选择恐惧症,像北电里面很多专业必然是年年热门的,比如摄影系、导演系、文学系这些,选择起来可能确实难度上比较大,而有些专业又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换句话说,不知道考上了以后能做什么?

  此外,同学们包括很多家长,也很关心这些学院、专业,以及进去以后的学习,当然,也有最为重要的,就是就业方向的选择问题。

  因此,我们特别做了这期特别策划,本期因为涉及到了去年北电所有的招生学院和招生专业,比较长,我们按照招生目录的顺序来排的,同学们可以自行翻看。

  当然,太过官方的专业介绍我们就不列在这里了,同学们可以点击 ,当然,这篇文章里面也有对各个专业的分析。

  关于报考人数,2019年和2020年的对比我们也做了出来,同学们点击 。

  北电各个专业的近三年的录取分数也给同学们列在这里,包含了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以及总分,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平均分数也都列在里面,同学们可以点击 。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CHINA FILM CULTURE INSTITUTE)是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2011计划”的推动与实施。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考试比较固定,基本就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因此,每年也不乏分数考的很高的同学,这种是相对的。

  北电的各个专业其实在未来就业方向上面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向,如果是别的学校,那么学习艺术学或者电影学,就业的方向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固定的,比如当老师、编辑等等,但是在北电,则可以做的很多。

  这两个专业目前小编遇到过的,除了常规的老师、编辑等职业外,还有导演、编剧、电影节策划、制片人、电影公司老总等等。

  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依托文学系成立的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设立学院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中国的编剧事业,在教育方面,不仅要培养影视编剧人才,而且还涉及推广国内编剧奖项、编纂编剧类专业书籍,还包括了电影编剧项目的咨询、孵化等方面的服务。

  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两个方向都偏向于电影史,因此,在题目上面也是以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为主。国际电影文化传播之前有阅读题,但去年改掉了这个题目,难度算是有所下降。

  电影策划与宣传这个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甚至因为今年的疫情原因都还没有入学,所以,很难说这个就业方向有哪些,但就冬奥会而言,这个专业可以说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国际电影文化传播目前小编遇到过的,除了常规的老师、编辑等职业外,也有导演、编剧、电影节策划、制片人等等。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是1961年根据文化部的决定建立的,是培养电影文学人才的专业学系,它的前身是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的编剧编辑班。

  文学系自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学术型主要是艺术学下属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专业型有电影学下属的“电影创意与策划”方向、“电影剧本写作”方向,以及广播电视学下属的“电视剧剧本创作”方向。

  文学系的三个方向都是以“写”为主,电影策划专业考察创意方面比文字方面要更高,电影剧本则是更加传统一些,电视剧则多以写20集电视剧大纲为主要考察方式。

  文学系的各个专业目前毕业生主要以编剧、导演为主。小编也遇见过在广电总局工作的,也有在爱奇艺当制片的,范围上以实践为主。

  导演系培养影视导演创作的专门人才,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为中国影视的创作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中国影视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国内有很大的影响。

  导演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文学艺术的理论修养和历史知识,有较高的美学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系统掌握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熟练的视听表达能力,在创意、叙事、造型、声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综合运用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导演系现有电影导演、纪录片导演、电影剪辑三个专业方向,本科、硕士、博士、进修等各个层次的教学班。

  导演系教师在影视创作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的各种奖项,为中国影视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教师们承担了电影艺术理论和导演学科的科研项目和教材写作,发表了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和论文。

  现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剧作》、《表演》、《剪辑》、《导演艺术》等专业课;《电影摄影基础》、《电影声音基础》、《电影制片管理》、《电影产业实务》、《电影美术基础》、《图片摄影》、《电影特效》、《影视技术制作》、《电影镜头画面》、《电影阅读》、《纪录片赏析》等基础课。

  故事片导演、导演剧作以及后期导演的考试内容是相同的,去年只有一些小的变化,要求同学们对电影理论、电影史、导演以及剧作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其中,故事片导演创作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在北电排名第一。

  纪录片导演则是需要考察纪录片历史、记录片导演以及写作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理论的要求较高,但学起来相对容易,竞争也不是很大。

  导演系的就业方向就集中的多了,大部分集中于导演这个角色,也有编剧,但小编也遇见过演员、制片人。还有很多导演系出来的大腕们,同学们可以自行百度了。

  表演学院(原表演系)开创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了表演系。198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在表演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表演学院。

  表演学院自建立以来,坚持将“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思想贯穿始终。历经近70年的发展,表演专业一直致力于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育人为根、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精湛的表演艺术卓越人才。我院毕业生连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马奖(中国台湾)、金像奖(中国香港)、飞天奖、金鹰奖、文华奖、梅花奖、中国戏剧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另有一批优秀毕业生的作品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金贝壳奖、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和迦太基国际电影节等国际重要奖项,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及优秀的编剧、导演。本专业凭借师生突出的艺术成就、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已成为培养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创作高级人才的摇篮。

  表演学院的专业二近年来要求的理论水平更高了,虽然范畴上还是表演理论,而且范围不大,学起来不难,但对于同学们而言,表演分析依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表演学院就不需要做过多的就业方向的说明了,毕竟,考表演系的同学都清楚,单单是表演系的96级,北电历史上能与之抗衡的,估计也就是78级了。

  1956年,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同时,建立了电影摄影系,系主任由副院长吴印咸兼任。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摄影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电影摄影师、导演和其他电影专业人才。2001年,摄影系于重新确定了电影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原来单纯培养电影摄影师,调整为培养具有影视制作能力的职业摄影师,并确定未来将教学重心从传统的“重技术”转向“重叙事”。2009至2011年,电影摄影技术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承载电影百年的胶片技术迅速被数字影像技术取代;同时,教育部取消了学科目录中的电影摄影专业,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代之。为适应发展需求,摄影系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按电影制作专业重新梳理了教学体系,形成目前教学格局。在“重叙事”的基础上,摄影系确定将教学重心进一步向“重造型”推进,并率先迈出国际化脚步,建立了用英文教学,向全球招生的国际影视制作专业。

  从 2009 年到 2019 年的十年,摄影系积极稳步搭建数字影像教学体系,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对摄影系来说,这十年是在阵痛中成功转型的十年,是打造精品、强化特色的十年,也是迈向教育国际化、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十年。

  摄影系的学硕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考察两篇阅读写作,一篇中文一篇英文,中文用中文回答,英文用英文回答,而且全部都是摄影理论的东西,英语不好的就选择别的专业吧

  专硕则是考察摄影理论、摄影器材以及剧作三个部分。因为有着较高的专业性要求,所以每年考的人数也不是很多。

  摄影系和表演系类似,也是大师辈出的学院,因此,考摄影系的同学也非常清楚就业导向,小编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是从声音学院分离出来的,单独作为电影音乐研究方面所开设的研究生专业。

  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主要招收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以研究电影音乐理论为主的招生专业。

  这个专业主要以考察电影音乐理论和电影音乐史为主,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仍然需要对电影史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

  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主要就业方向在于从事教师、研究所研究员以及电影评论等工作,虽然就业面看起来窄了一些,但作为整个中国为数不多的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同时招生人数又极少的情况下,就业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

  声音学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其前身为1960年建立的电影工程系,以及1973年设立的录音系,是北京电影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迄今为业界培育了逾千名声音工作者。借助学校良好的电影教育环境和创作氛围,声音学院逐步在电影声音教育领域、乃至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中具备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竞争力,代表了中国声音艺术教育的最高水平。 声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团队曾多次主持、参与全国性影视录音技术与艺术研讨活动、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声音与音响系统设计,以及各类声学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工作,并带领学生参与一线创作。此外,声音学院与多家国际知名影视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造了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的教学环境。

  声音学院拥有先进的技术与实验室资源,覆盖了从基础实验到影视作品、新兴多媒体声音制作工艺所需要的全部设施,并与业内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以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伴随行业技术的发展,声音学院在确保传统专业学科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更新技术储备、拓宽专业学科领域,目前已有3个本科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分别隶属于“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一级学科。

  未来,声音学院将继续秉承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一贯作风,为行业输送更多具备系统知识和创新意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声音创作与制作人才。

  声音学院的电影声音专业的考试科目一致,最近几年主要以简答和论述为主。电影音乐创作则是以考察和声分析为主。

  声音学院目前所开设的这几个专业,在未来都是极好就业的,目前国内在录音、混音师以及电影作曲方面的人才是极其缺乏的,而这类专业又很难跨专业来考,专业性太强,难度极大。但难度大的同同时,也就是未来美好的就业前景。

  “美术学院”前身为美术系,始建于1959年,是北京电影学院最早建立的四个主干系之一。2015年10月因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需要正式改制为美术学院(二级院)。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代电影教育家和电影美术人,始终“注重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注重需求导向、注重创新发展”,站在国际电影教育的最前沿;面向中国电影文化事业与产业的繁荣发展;坚持“教、研、创”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格局,逐步鲜明的确立了以建构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电影视觉造型艺术、服务于电影衍生文化产业的“大视觉、大美术”设计创作人才培养培养体系发展思路。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立足于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形成了相互支撑、融通互补、交融发展的现代形态电影视觉造型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新局面。 研究生教育:目前,具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权;具备招收电影美术创作、电影视觉设计、美术、新媒体艺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遵循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相伴相生的多元知识结构体系,“立足培养、有序引进、择优使用、旨在提高”的方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截止2018年美术学院在编专任教师4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7人;讲师10人;助教4人。另有,教辅管理、行政岗7人(含2名返聘、3名劳务派遣);学生辅导员2人。

  人才培养方面。2016至2018年美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356名。其中,本科生275名、研究生81名。折算学生人数397名,生师比为:1:9.9。

  教学设施建设方面。美术学院教学总面积2750余平米,教学设备总资产值4967万余元,以折算在校生人数397名计算,生均教学面积为6.9㎡;生均设备值约12.5万元。已形成了按专业教学功能性划分的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展览展示等教学场所,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创作、科研、工作和学习基本需求。其中近600平米的 “电影特效数字虚拟实验中心”,是学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 和“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学生实训、实践教学、毕业创作、学校联合作业,以及服务社会的横向合作项目等任务。

  美术学院60年来,矢志不渝。为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已成为电影视觉造型艺术专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中国乃至国际相关艺术教育领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目前,已陆续培养了数千名的专业人才,并相继获得了包括:法国戛纳电影节、美国奥斯卡、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政府“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以及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与行业奖项。

  今天以李前宽、屠居华、宋洪荣、杨刚、邵瑞刚、尹力、霍建起、韩刚、王鸿海、冯小宁、何群、石建都、杨庆生、霍廷宵、全荣哲、毛怀青、丁昇、乌尔善、韩中、林木、武明、吕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电影美术设计师和杰出导演活跃在影视艺术创作的一线。他们中不仅有频频现身于国内外著名影视节颁奖台上的优秀美术设计师、杰出的导演,及专业领域的创业开拓者,还有一批致力于发展中国视觉造型艺术教育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美术学院近几年来的这些专业都需要考察绘画的,有些专业则又要求写有要求画,像这种专业,其实不是很好把握。

  美术学院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好的,除了分镜导演、场景搭设、造型设计外,美术学院近年来也不乏导演涌现出来,比如肖央便是美术学院广告导演毕业的。当然,美术学院很多老师,目前也依然在第一线从事着导演创作的工作。

  同样,由于美术学院需要的美术功底较大,因此别的工种很难跨到这一行业中来,虽然我们也在网上看过姜文画过的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分镜,但中国像姜文这样的导演太少了,99.99%的剧组还是需要的,即便是姜文的剧组,也需要前期的概念海报设计等,因此,就业方面也是极好的。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由北京电影学院同意建立,由国内外从事电影产业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界以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是“立足北京、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电影产业综合性、服务型的科学研究和咨询机构。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宗旨和基本任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团结国内外从事电影产业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各界人士,围绕中国电影产业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通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调查研究和经验推广,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领导下的,由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主管的院务会负责制。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院址设在北京市北京电影学院校内,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合署办公。

  一、立足中国电影产业前沿,研究中国电影产业高端课题和核心问题,为电影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和未来格局提供建设性建议。

  二、为业界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支撑我国电影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发展。接受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委托的电影产业研究和咨询项目,提供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信息资料。

  三、站在世界前沿,与国际接轨,研究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世界电影产业发展格局及现状,与海外相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开展电影产业合作研究、学者互访等学术活动。

  四、服务教学,培养人才,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学术与科研平台。

  研究人员设置:每个研究中心设主任研究员2名,2名主任研究员分别由管理系在该领域内有深入研究的教授或副教授,以及学界和业界在该领域内具有突出成果的资深专家共同担任;设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若干名,一部分由管理系教师、研究生以及校外专职或兼职研究人员组成。

  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近年来的题目以考察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为主,不仅需要考察电影市场营销和制片的知识,还要考察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围比专硕要大。

  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管理学院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机构,在之前没有设立前便有过招生,目前,学术型的就业方向多为制片人、广电总局、电影公司及院线负责战略规划等工作。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始终坚持“打造中国电影产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管理系的教学科研品牌,管理系努力加强学科发展与课程创新,积极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第一,在办好已有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专业,努力办好新专业。管理系近年来根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需求增设相关专业,如院线经营管理方向,并开设相关课程,如文化产业管理、新媒体管理、影视策划、影视统筹、电视剧制作、广告制作、院线经营管理等课,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二,科研创新,目标管理。管理系鼓励师生在国内外影视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加强教研室在教育教学管理与学术建设中的作用,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专著,每年出版20本以上,并将每周三定为管理系科研日。管理系也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包括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以达到构建学术管理系、活力管理系、创新管理系、和谐管理系的最终目标。

  第三,办好两大业内论坛。为加强管理系与业界的互动,我系依托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文化产业研究所承办业内三大高峰论坛——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视剧制片人论坛”。通过论坛的举办梳理产业发展趋势,共商产业发展对策,提升学术品牌和影响力。

  第四,加强由管理系主办的影视产业与金融投资人班(EMBA),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橙天嘉禾院线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建设。影视产业与金融投资人班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北大投资联盟、深圳创新投资公司、软银赛富投资公司、建银国际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文化产业基金、华谊兄弟、和光文化公司、中视国际影视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北京主力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橙天嘉禾负责聘请国际上包括美国、新加坡、香港、国内等资深院线经理人授课。

  第五,加强品牌建设。为贯彻 “开拓创新,勇创品牌”的专业建设宗旨,管理系在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活动积极营造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学术氛围,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管理系将“横店影视集团”作为社会实践的定点基地,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认识社会,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影事文化项目的策划和运作能力。一方面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学习影视创作,使学生获得较大收获。“天堂影院”作为管理系实践教学基地之一,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一线,拓宽思路,掌握电影运作规律。“管理大讲堂”作为管理系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几年来,共邀请了60余名业内知名的专家,制片管理者。包括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中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著名制片人张纪中等。这些讲座拉进了学生和业界的距离,很受师生欢迎,已成为管理系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突出品牌。除此之外,管理系还添置科研设备,完善影视营销数据库。通过建立影视产业数据库机房,为管理系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影视数据库”将分类汇编近年来“影视产业政策法规”,国内外电影产业投资分析报告,票房收入,影视制作、发行、教育机构相关信息,以及影视基地发展概况等。凭借这些品牌活动,管理系已被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管理学院的专硕去年换了风格,考试改为了简答和论述,题目难度和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差别,还是考察电影市场营销+制片+热点题目的考法。

  管理系的就业方向前期大多以制片人助理为主,当然也有给明星当经纪人,上面咱们说到的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就业在管理学院也有出现过。同时,管理学院也出过导演、编剧。所以,进了北电,你能干的真的很多。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6月,是学校为深入贯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积极推进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举措。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分别为:3D电影技术研究中心、电影特种摄制技术研究中心、电影虚拟化制作技术研究中心、电影先进生产流程研究中心、电影发行与放映技术研究中心、电影衍生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联合国内外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通过科研协同、学科建设协同和人才培养协同,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影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研究院院长为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教授,执行院长为影视技术系主任刘戈三教授。

  高新技术研究院是北电唯一一个专业一考数学二的专业,这也很好理解。专业二难度整体不大,主要还是难在数学上,考试形式以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为主。

  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就业方向也是很好的,不仅可以做电影特效师,同时电影后期的各项工作也都能胜任,这种技术工种,在北电毕业后的就业力是非常好的。

  影视技术系/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电影高新技术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依托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深厚的理论基础,研发、拓展高新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为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培养高级电影科技人才,努力突破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科技瓶颈。

  影视技术系/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在原来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无论在学科专业建设,还是在科学研究与制作等多个方面,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科研方面,承担了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等数十个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已经实现了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培养。 北京电影学院于2003年3月成立了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电影高新技术的研究和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05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影视技术系,承担了电影高新技术领域的本科生培养工作。

  影视技术系注重发挥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优势和电影技术教学科研团队的人才优势,探索最新的制作技术和理念,创建一流的影视技术学科,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突出专业能力、坚实电影理论基础的优秀影视技术人才,建设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影视技术基地,增强了学校技术力量在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在数字电影制作、特种电影制作和电影虚拟制作等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立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影视技术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型、复合型、实践型和开放型的办学理念,依托影像评测实验室、数字电影实验室、3D电影技术实验室、特种电影实验室和电影虚拟制作实验室,这5个专业实验室的科研和制作环境,在人才培养上贯彻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影视制作基地的社会实践、国际一流影视技术和制作公司考察、国际顶级电影技术展会和论坛学习、国际先进影像技术研修工作坊等教学实践活动,强化课堂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对行业最新技术的掌握水平,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专业能力、审美素养和国际视野等多方面均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2013年7月经学校党委批准成立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并任命张会军教授兼研究院院长、刘戈三主任任研究院执行院长并与影视技术系领导班子合署办公。 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的目标任务是: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联合国内外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通过科研协同、学科建设协同和人才培养协同,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影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并致力于提升电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行业产业急需的高端电影技术装备与解决方案,提高中国电影的生产效率与制作质量;完善与优化电影技术学科建设,培养电影产业所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突破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科技瓶颈,为实现我国由电影生产大国向电影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影视技术系这两年来的题目风格变化比较大,19年是简答论述,20年则是选择、填空、简答、论述。虽然题型换了,但整体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的。

  从学院背景就可以看出来,影视技术系和高新技术研究院是不分家的,因此,就业方向自然也就是一样的了。

  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于1996年2月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成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摄影学院的前身是基础雄厚的摄影系图片摄影专业,该专业是在1986年成立、发展、建设起来的。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教育的发展得益于那一代又一代的献身于中国摄影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们,以摄影大师吴印咸老前辈为代表的第一代摄影教育家和张益福、王伟国、马松年、杨恩璞、孔祥竺、韦璋、吕国庆、沙占祥等一大批老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摄影教育家,为高等摄影教育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基础厚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发展平台。

  目前摄影学院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科学的培养方法,努力培养世界一流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图片摄影高级人才,以保持自己在国内摄影教学和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

  摄影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图片摄影、传媒、影像、平面广告、艺术设计、摄影理论研究、摄影教育及相关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摄影学院在新时期将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思想。坚持本科‘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素质教育,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数字化处理技术为基础,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教学宗旨为‘专业’二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培养有丰富的艺术修养,知识结构完整、主观能动性强、专业素质高、能把影像与传媒和社会密切结合,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民族自尊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图片摄影专业主要以考察摄影史、摄影师以及图片分析为主,每年同学们最为头疼的是图片分析,其他的部分复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摄影学院也是属于偏向于技术型的,与摄影系不同,摄影学院偏向于图片摄影,如人像摄影、新闻摄影等。摄影学院毕业后有从事大学老师职业的,也有从事职业摄影师的职业,因为是技术活,所以就业方面也是还不错的。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是以培养影视动画导演、三维动画技术以及电子游戏设计和漫画艺术创作高端人材为主要目标的全中国第一所动画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动漫游戏高等教育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军的地位。多年来,动画学院在探索“产、学、研”创新办学的发展中所取得的骄人业绩,蜚声海内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多次亲临视察,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为中国首批“国家动画教育基地”。

  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中国动画研究院,相继成立了动画艺术创作、漫画创作、游戏创作、理论研究、教育研究等十三个研究创作室和一个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旨在充分发挥师生们创意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由具有艺术原创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亲自参与和指导学生们创作商业动漫游戏作品。继《小兵张嘎》和《欢笑满屋》成功创作,相继获得国家华表奖入围及最佳动画片奖之后,《快乐奔跑》、《天坑》、《飞》、《雪域传奇》、《草原英雄》等具有较高水平的动画电影正在日以继夜的创作中。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央视索福瑞、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编撰出版了2004~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中国动画产业年报》,翻译了日本2007年、2008年《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目前,2008年度《中国动画产业年报》的编撰工作正在紧张的编辑过程中。

  中国动画研究院去年考的是名词、简答和论述,以纯理论为主,报考的人数也不多,难度还可以。

  中国动画研究院是动画学院的学硕,从开设的专业其实就能看出来,不说就业方向,就是读研期间的项目都是铺天盖地的,学术型的还稍微好一些,专硕嘛,多的离谱了。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该专业最初成立于1952年,在60多年中,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才,并且在国内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创建动画专业以来培养了阿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导演)、戴铁郎(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导演)、严定宪(动画影院片《哪吒闹海》导演)、林文肖(《雪孩子》导演)、胡进庆(水墨剪纸动画片《鹬蚌相争》导演)等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也培养了一大批正活跃于中国影视动画舞台的中青年动画导演及专业相关的各类艺术人才,成为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动画学院为了适应动画发展的需要,增强动画创作力量,在培养传统动画艺术人才的基础上,对动画艺术创作、理论和科研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并在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制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以培养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导演、高级动画创作及动画制作人材为主要目标,采用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现动画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努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掌握新技术,同时兼备高修养的综合性艺术人材。多年来,动画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科学培养方法,拥有着国内最完善的影视动画教学实习设施和最优秀的师资队伍。使动画教学科研始终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动画创作及理论方向、动画制作方向、动画创作与多媒体应用研究方向、动画史论方向、动画剧作方向、动画制片和动漫策划方向等。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将拥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理论研究能力,毕业后不仅可以担当动画艺术设计总指导、动画电影导演和主创,而且能够进行深入的动画理论探索。

  动画专业(动画艺术方向、电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漫画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动漫策划方向)。本科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将具备扎实的动画专业基本知识、创作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以胜任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及电脑动画创作、漫画创作、游戏设计等相关工作。

  动画学院还常年开设有面向社会行业的专业进修班和面向高校的专业教师进修班。

  动画学院充分利用传统动画教学优势与计算机数字新科技相结合的模式,以动画创作为主,兼顾电影、游戏、多媒体等各个学科的学习创作以及相关理论和史论的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进行开放式教学,保证“教”和“学”保持最新观念。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配套教育设施,设立动画实验室、游戏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立体动感动画电影实验室、VR沉浸式实验室等,为本院的教学创作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动画学院先后编辑出版了上百本动画教材。其中《动画概论》获得了全国的“精品教材”荣誉称号。这些教材在国内外同类教材中深受好评。

  动画学院多年来在动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建树,特别是在中国动画史研究、外国动画史研究、动画导演研究、中国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和动画的结合等课题上硕果累累,大量研究成果和相关论文在全国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

  动画学院利用各个实验室支持教学和师生的科研,目前有:微软亚洲《微软数字化卡通与动画北京电影学院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教委《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重点实验室-动画分实验室》、北京市科委《数字新媒体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文化部《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小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动画学院坚持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师坚持创作带动教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具有独立精神与创作性的动画创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教师们在动画影院片、动画电视系列片、动画艺术短片、动画剧本、动画技术研究和应用、漫画创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的有目共睹的成果。 动画学院广泛吸收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来任课,充实教学力量。先后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动画、漫画和计算机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

  动画学院还定期举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动画艺术家和制片人举行学术讲座,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动画发展状态,开阔眼界,拓展创作思维。

  2001年12月动画学院创立的“动画学院奖”专业性学生动画评奖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至今举办了十七届,举行颁奖及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宗旨是鼓励与推动具有独立精神与创造性的学生动画创作,不断挖掘与充分展示动画作为艺术的多样性,为真正热爱动画艺术的以学生为主的人群提供展现自我与互相交流的机会,促进动画创作中的学术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动画交流活动。同时每年还举办 “大学生漫画节”和“游戏金辰奖”活动。

  动画学院各个专业的名称也就对应了考试的科目,动漫策划就是考策划案,动画创作考分镜,动画美术考气氛图,虚拟现实考效果图、三视图以及交互设计等。

  动画学院本身的项目在电影学院中算是较多的一个,从北京市的各种项目、国家级各种项目以及各个企业的项目是层出不穷的,因此,动画学院在读研期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那么,实习起来,自然不在话下。

  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于2014年11月筹备,2015年12月经校党委会讨论通过正式成立。当代艺术研究院由孙立军副校长负责分管,王鸿海副校长任艺术总监,动画学院负责行政协调,执行院长冯放主持该院日常工作。

  中国的当代艺术以“’85美术新潮”为开端,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由初起时的暗流涌动,到今日已成蔚然大潮。期间各种流派精彩纷呈,影响波及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一线的美术学院始终是其重要的推手,推出了多位潮流的艺术家。2000年以后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多家综合院校介入,从理论到实践促成了当代艺术今日的繁荣。 北京电影学院是进入当代艺术的后来者,在当代艺术由当初的架上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的行为、装置、影像直至多媒介各种呈现方式表达的当下,电影学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视听综合艺术的院校,成立当代艺术研究院对促进和推动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专业去年刚刚开设,考察纯理论的知识,题目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报考的人数也不多,毕竟去年都不知道怎么考,好在今年知道了。

  这个专业去年刚开,目前还没有同学录取,看不出来未来的就业方向,我们拭目以待吧。

  电影学系创办于2002年,在北电里面算是较早开始研究电影学的学院之一了,电影学系中包含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网站工作室。可以说是理论研究的汇合点了。

  在电影学系前两年没有招生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招生名额给了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而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师资,也大多来自于电影学系,两个学院之间可以说是水融的关系。

  电影学系去年和基础部以及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考的是同一份卷子,形式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目看起来不是很难,但想要回答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电影学系在沉寂了几年后又开始招生,目前这个学院当老师、参与电影节策划的要多一些,导演编剧也有,但少一些。

  基础部大家一直以来不清楚是做什么的,基础部的成立于1999年,早于电影学系。我们大学里面接触最多的比如公共政治、公共英语就是隶属于基础部的。基础部包含了社科教研组、思政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和外语教研组。

  基础部目前的招生老师中,宋雁蓉老师主要负责招收北欧方向的研究生,这也是今年基础部有北欧方向的原因之一。叶远厚老师主要是招收电影批评方向,这个方向今年在基础部中没有招生,是去年的招生方向。

  电影文化传播同电影学系。北欧电影则是重点考察北欧五个国家的著名导演、学派以及经典电影。

  基础部目前以当老师为主,当然从事导演、编剧甚至新媒体的也不少。就业潜力也挺大的。

  视听传媒学院 为北京电影学院下设立的二级学院,采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全国许多大学都在纷纷开设电影专业的大背景下,我们以科学发展为目标,适应大力发展文化的时代要求,依托北京电影学院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模式、新机制,致力于为全国网络、移动媒体、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领域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借助北京电影学院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社会服务前景的优势学科和专业,设立崭新的专业,逐步形成以本科、硕士、博士的层次全面的视听新媒体艺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加大电影学院相关学科的招生范围与培养空间,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抢占这一新兴领域的话语权。

  考试题目以简答和论述为主。电视剧方向考察的有电视史,电视理论,传播学以及热点电视剧。其他几个专业考察的差不多,主要还是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知识。视听节目制作在去年考察到写一个专题脚本,难度不是很大,要求不是很高。

  新媒体的就业方向很多,既有从事目前较为新兴的网络直播,拍vlog,也有大型的网剧网大,就业前景在最近这些年新媒体的发展来看,是极好的。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定位为学校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是学校发展与规划的“智库”,是学校关于电影教育的信息情报加工中心。研究中心着眼国家和电影行业的重大需求,协同校内外科研机构和学术队伍,为学校的世界一流电影教育信息传播提供服务。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电影教育研究收集、整序、分析和挖掘信息情报,同时提供相关专题咨询、培训和教学服务,为学院的信息化发展、各个部门间的信息通畅提供保障,为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发挥“智库”作用,为行业发展和政府管理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现阶段研究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四个:一是世界电影教育发展情报分析和评价研究;二是艺术教育的政策研究;三是电影科研成果及人员学术影响力研究;四是电影专题情报研究。

  目前我国的电影教育事业规模迅猛增长,近千所高校开设与电影教育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相对于“电影教育”的普及程度来说,对“电影教育”相关的研究非常薄弱。因为历史和传统学科发展的原因,各类电影教育机构的信息交流十分不足,尤其对于国际电影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新兴学科发展状况了解阙如。

  研究中心提供的“国内外电影学术动态”、“艺术教育政策”、“电影行业动态”和“电影教育扫描”等方面的情报及研究成果,可以通报国际上先进的电影教育的改革情况,整合国内外最前沿的电影学术资讯信息,提供电影相关学科的内部交叉研究材料,完善电影学院“精而专”的科研体系,为电影学院各个专业之间的交叉健康稳步发展“保驾护航”,为电影学院创建成为“世界一流电影专业院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外电影史论方向同电影学系。电影教育考察了电影史、电影理论以及电影教育理论,学习起来比纯电影方向要多一些。

  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就业方向大多数为老师,但也有从事导演、编剧的同学,只不过比例上来讲要小一些。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于2013年底开始筹建,2017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1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数字媒体学院的发展以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艺术教育为基础,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课题、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快速而有序发展。

  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外籍特聘教授1人。数字媒体学院师资团队的学科背景涵盖: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培养要求。其中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是一支整体学术水平较高,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因为是新兴产业,因此,除了绘画外,还要考些代码,这个有点难,没有基础的话,最好不要考。

  数字媒体学院因为目前还没有研究生毕业,因此,就业方向方面还没有明显能看出来,但这一方向本身属于较为新兴的专业,因此,未来的就业还是值得期待的。

  除了上面北电的各个学院外,我们还根据最新情况,总结了未来北电研究生招生会开设的学院:

上一篇:电影《解救嫌疑人》主创团队做客锦城学院 与锦城学子近距离对话 下一篇:我校导演系2020级学生赵韦弦已被刑拘北京电影学院最新公告